客家服饰是以中原文化为基础,结合徒迁地环境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汉文化艺术的形式,代表了客家人勤劳、朴实的生活。
客家先民把中原文化、风俗带到了岭南,经过传承和发展,创造出简洁大方、舒适耐磨的客家服饰,演变成为客家传统文化,是汉族艺术的一朵奇葩。
梅州客都人家文化旅游度假区里有个“客家服饰馆”,通过展示朴素节俭、方便耐穿的客家服饰,为我们传递客家人传承了千年的服饰文化。
在客家人传统服饰中,具有“朴素、节俭、方便、实用、耐穿”五个特点,客家服饰传承了汉唐时期汉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客家学术研究的主要实物载体。
通过实品展出,可以了解客家传统服饰的历史渊源和种类、还有客家传统服饰的特征与品种、一些客家女红和客家配饰四大部分。
客家蓝衫是客家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体现。制作蓝衫的主要材料有芒布、葛布、棉布等。
一般来说,普通家庭年轻的女性喜欢穿着浅蓝色、白色等明度较高,中老年女性则喜欢穿深蓝色、黑色等低明度、低纯度色彩的服装,显得沉稳质朴。而男性传统服饰的色彩相对单一,不论老幼都只穿着不同明度的蓝、灰、白、藏青色。
富裕家庭的服饰色彩比较丰富,色彩更鲜艳、材质多为绩、罗、绸、缎等丝绸织品的上乘面料,红色、宝蓝色等纯度较高的色彩也很常见。儿童服饰与成年男女服饰色彩不同,不分男女,多为高明度、低纯度的粉色系色彩。在服装色彩、材质上,又呈现出明显的贫富之别,粗布麻衣多为贫民家庭穿用。
主要用于织带或镶绿在襟头、袖口处,年轻人与老年人的镶混略有不同,年轻人花样较复杂漂亮,除了有细纪之外,还有大边,即所谓的“大边小混”。年轻女孩的衣服襟头、镶琨绣工明显,从大襟头领口绕经后颈缘,一直延伸至右前身片的小襟里面,而老年人的只有前襟才有。
旧时客家妇女喜着百褶裙,裙头连接两片大小相同的面料,中间交叉重叠,裙门两侧靠近裙头处作同方向倒褶,裙头两段以白色棉布条系绑。
客家旧时妇女或小儿使用过的“肚兜”,是红色的,主要是护胸腹的贴身内衣,上面绣有花纹寄托妇女多子多福的愿望,底下是圆弧形。
客家服饰的配饰,主要有钗、泡针、项圈、手镯、铃铛串、百家锁、襟挂、腰挂链等,看起来美观,白银材质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制作蓝衫的布料、蓝染工艺需要大量的时间,现在客家传统服饰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不用担心,梅州客家服饰馆还可以看到客家传统服饰的身影。欧宝电竞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