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环境优美、百姓富裕富足的浙江湖州,到将“苦瘠甲天下”之地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宁夏西海固;从优良水质比例达92.8%、沿线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提升的长江经济带,到17211户牧民转变为生态守护者和红利共享者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生态文明新理念正映照于现实中。生态好了,百姓富了,绿水青山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底色。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不难理解,如果一味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GDP,注定不可持久,人们也无法在被破坏的环境中获得幸福感,更遑论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被再一次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西方国家过去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参考,其在实现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后修复环境也付出了更大的努力和代价。因而,我们更要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无论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还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些具体而切合当下发展阶段的要求,无疑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绿色更有活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绿色共富”理念成为现实,对民众而言,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则有利于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当前,浙江湖州、海南儋州、宁夏吴忠等不少地方因地制宜,建设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共富家园,成为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特别是《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的发布,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绿色共富”理念的探路者,浙江率先开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并着力打造一个高水平的美丽浙江。这也将为其他地方促进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提供借鉴。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民富,则国富。当下,我们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经济、社会、精神文明等多方面的丰富与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也在奋斗中得以满足。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81000元,城镇化率达到了64.7%,这既是国家经济实力跃升的直接呈现,也是人民不断富足的注脚。与此同时,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雾霾天变少了蓝天越来越多了,荒山变绿了,就连沙漠上都开始种树了,垃圾也要分类处理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融入了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日益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方式之一,青山绿水间人们期待着更多的“诗与远方”。
实现“绿色共富”注定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急不得,也等不得,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接下来,如何更好地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更深层次地实现既要“颜值”也要“价值”的目标,如何创新发展“绿色共富”理念中的效率问题、路径选择等,是需要我们持续努力和优化的方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让“绿色共富”理念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让民众真切感受到“绿色共富”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欧宝电竞登录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