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伦敦著名的购物区Covent Garden开了一家专门的婴童装零售店。这是其全球首家针对0-4岁婴童开设的店铺。
自从二孩政策放开后,童装市场成为了时尚品牌们都想在当下抓住的新机会。除了Zara,Gap、Target等都曾高调宣布会将童装作为公司的战略核心。只不过,在各大品牌纷纷涌入童装领域时,这片市场还有多少可待开发的潜力呢?
据了解,Zara此番开店是选择伦敦作为其开拓全球婴童装市场的第一站。未来它很可能还会在其它地域市场开辟类似的门店,进一步扩大品牌在相关市场的影响力。
不难理解Zara想要精耕婴童装市场的原因。从大背景看,在全球零售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品牌们都希望找到新的增长点。新的地区市场是一方面,而新的业务条线同样是它们努力的方向。童装市场是这样的大环境下,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细分领域。
除了Zara,H&M、GAP、优衣库等,都先后在国内推出了自己的童装线。他们的童装通常与其成人装保持相近的设计风格,利用原有的品牌优势和渠道资源推广童装产品,但由于未能打造专门的童装品牌,使得其品牌形象在童装领域的认知度不高。
就连法国时装品牌纪梵希(Givenchy)也觊觎这块蛋糕,其创意总监RiccardoTisci曾宣布,品牌将在2017年秋季首发童装线,正式进军童装领域。产品将包括3岁以下的婴幼儿服装以及4-12岁的男童女童装。在价格方面,其延续了品牌原本定位,T恤在90欧-100欧之间,裙子在150欧以上,而外套价格在300欧左右。
国内品牌中,太平鸟、江南布衣、四大本土体育品牌(安踏、李宁、361°、特步)也先后加入了童装战场。
根据公开资料了解到,2015年我国童装市场规模达到1372亿,增长率达到8%,而随着二胎开放和消费升级,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
数据很美好,不过从现有的童装行业“领头羊”中却可以窥见我国童装行业“生长不足”的问题。2016年中旬,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部门共同评出2015年度中国服装十大童装品牌企业,如下图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这些童装品牌多数还未走出国门,目前冲到国际市场的只有小猪班纳、滴答滴、派克兰帝以及即将要进军沙特的巴拉巴拉。此外,尽管更清晰地年龄分层可以帮助品牌进行更顺畅的销售工作,但一些品牌还是没有明确标注童装年龄辐射范围。也就是说,巨大的童装市场需求还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与此同时,在高端童装市场中也缺乏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此前有一份儿童奢侈品调查报告显示,60%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表示每月会花费超过3000元人民币购买儿童奢侈品,这也预示着我国高端童装市场空间很大。
其实,许多行业内都有一条默认规则,只要行业里没有六七个成熟品牌做出来,新的品牌就有机会。所以,随着不同段位的国际童装品牌进入我国,一方面会帮助促进我国本土童装品牌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加快我国童装行业的细分。
这么大的市场机会,且尚处于成长阶段,难怪这些嗅觉灵敏的品牌都跑来抢占市场份额了。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争夺童装市场,这片空间巨大的蓝海已经渐渐转红了。
服装行业资深观察人士、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认为,童装市场目前已经从早几年的蓝海向红海过渡。“未来,细分领域会是童装发展的一个机会。品牌定位好自身在细分领域的发展做强做大,而打情怀、情感牌也不失为一个营销策略,但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做到。”
随着80后、欧宝电竞APP90后的父母开始成为儿童消费市场的主体,家长的年轻化使那些拥有时尚设计的童装和亲子装成为主流,他们更加愿意投入与小孩的亲情交流,亲子装也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目前,已经有部分品牌开始主打差异化。比如人们所熟知的NBA正在利用其在篮球上影响力来拓展业务,NBA中国日前就宣布旗下的儿童潮流服装店入驻中国,并计划未来几年内在中国开设500余家专卖店。
从定位和售价上来看,NBA儿童服装售价偏中高端。NBA中国高级副总裁王大为就表示,NBA进入中国已经三十年,对很多七零后和八零后的粉丝来说,穿上NBA元素的服装曾是他们小时候的愿望,也代表了一种情怀。如今到了这代人多已成为家长,“比如我的儿子现在还很小,他穿上些亮眼而充满个性的NBA服饰之后,我希望他对这些球队更加感兴趣并且逐渐喜欢上篮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