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医疗行业正遭遇资本寒冬,但 “刚性需求”、“朝阳性质”仍是其底层标签。随着估值回调、环境趋稳,持续创新与稳健增长仍将是医疗行业的长期旋律。
在此背景下,应如何洞悉未来发展趋势,在不确定环境中寻找确定规律?本文旨在追溯国内医疗投资过往历程,明晰未来产业发展主线,助力产业和机构投资人识别新机遇。
全球宏观环境愈加复杂严峻,在通胀加息、地缘冲突、疫情常态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资本市场直面凛冬。全球经济通胀,欧美央行加息抬高了资本流动成本和新兴经济体债务风险,私募行业可投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以上外部新动态加速了全球资本和产业链布局策略的再思考,包含医疗健康、生物科技、半导体在内的诸多基础支柱产业受到全面影响,体现在中国医疗健康投融资的基础数据方面——2022年上半年,全球及中国医疗相关行业投融资均面临同比项目数量与金额双降的局面合作伙伴。全球2022年H1整体投资项目数相较2021年同期下降13%,金额下降31%,国内市场情况也类似。
尽管面临短暂严寒,医疗行业的“刚性需求”、“朝阳性质”仍是其行业底层特征。随着估值回调、环境趋稳,持续创新与稳健增长仍将是医疗行业的长期旋律。
国家战略布局,投资资本的注入,政策定向扶持,为医疗行业的长期发展增加了确定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部署生物科技领域,尤其在生物技术方面提出国家级规划与路线图,在项目部署方面重视前沿颠覆性技术,以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2022年5月,我国发布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明确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观察全球资本市场,即使在经济低迷期,医药投融资金额、项目数量和年均增速仍长期排在各行业前列。
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相比领先经济体仍存在差距,未来想象空间巨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医疗体系排名,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仅排名144位。2021年我国医疗卫生开支占GDP的比例为6.5%,OECD国家平均值为8.8%,而美国高达18%。中国药企的研发费用虽然在不断攀升,但是平均值仍低于跨国药企和发达国家的相关药企。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断提高的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升的消费水平、日渐增强的主动健康管理意识,都是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的长期确定要素。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保健支出增长、医药研发水平提升和医疗政策变革助力的四大驱动下,中国医疗行业的长期发展空间可期。
近年来,国内医疗行业投融资金额不断攀升,2020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在2021年达到顶峰,但在2022年上半年遭遇资本寒冬,投融资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超30%。
如果将医疗行业主要划分为医药及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商业、智慧医疗五大类别,医药及生物技术投融资额占据半壁江山,2021当年投融资额占比达51%,并且这一趋势在2022年上半年并未改变。医疗器械投融资金额在2020年后占比明显提升,医疗服务则在经历2020年相对低谷后,热度继续回升。智慧医疗在经历4年快速发展期后,2021年后进入相对冷静期,投融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如果进一步关注二级细分领域[1],我们可以观察到以新冠疫情为关键转折点的阶段性投融资细分结构变化。
疫情爆发前,医疗产业的投资赛道比较集中,主要集中于创新药物、互联网医疗/信息化两大领域,并且集中度不断提升,两大领域投融资金额占比从2017年的38%提升至2020年的61%。创新药物作为医疗行业皇冠上的明珠一枝独秀且长期处于高景气。
疫情爆发后,互联网信息/医疗信息化热度放缓,投资赛道逐渐趋向多元化。一方面受疫情直接影响,体外诊断、医疗设备、医疗耗材投融资金额明显增加,另一方面,消费医疗、AI药物研发/诊断等高潜赛道分走了部分资本市场资金。
这些二级细分领域根据其融资体量和近年增速,欧宝电竞app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长期高景气赛道,包括创新药物、医疗器械,体现了投资热度的延续性;二是受新冠疫情爆发影响的医疗耗材、生物制品(主要为疫苗)、医疗设备等;三是高潜赛道,包括以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驱动的AI药物研发/诊断,以及面向广大消费人群、市场空间极具想象力的消费医疗。
随着未来资本环境趋稳,对医疗行业的投资信心逐渐修复,各医疗细分领域将会发生如何变化,将是寻求长期机会的关键考量。
展望未来,我们总结了贯穿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四大核心主线是——技术创新国产替代加速、健康管理消费医疗升级、数智医疗促进转型变革、跨界协同合作推动发展。
政策层面始终大力支持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的本地化发展,中国企业也在以上领域不断技术创新,深化全球产业链地位。从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药审中心的《加快创新药上市申请审评工作程序》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开设的创新医疗器械创新审批通道等,我们可以观察到政策层面对于具备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的医疗企业的加速助力。
在疫情常态阶段,企业是否具有可被验证的创新能力和研发体系,是否具备高质量或者强差异的产品管线,将成为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关键标准。企业核心技术的长期战略定力及产业化节奏有效把控,将更为重要。创新主线下的相关细分领域包含了创新药物、创新器械和生物制品(疫苗)。
创新药物:生物创新药仍将占据医疗投资核心关注地位。其中,基因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已具备落地性验证的细分赛道由于其持续性技术创新需求、和市场增量空间等要素,仍将持续保持较高热度。不可忽略的是,创新药研发由于大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研发生产外包(CXO)是平衡风险并加速高效产业化推进的关键手段,也将是中长期的持续性热点。
创新器械:抗疫需求仍支撑医疗器械板块业绩高水位运行,体外诊断、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凭借此轮疫情已积累一定现金流基础,并且部分企业抓住机会加速海外业务布局。观察近年获批的创新医疗器械,从治疗领域看,心血管赛道热度保持领先,影像和医疗设备紧随其后,机器人、口腔、眼科赛道行业关注度持续攀升。2022年8-9月,国家医保局连续发布政策,创新医用耗材将纳入医保支付,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暂不纳入带量集采,欧宝电竞app同时创新医疗器械特殊审评审批通道不断完善。国家鼓励创新医疗器械发展的政策支持相当明确。
近年来国内民众主动健康管理意识不断提升,健康消费需求迅速增长,特别在疫情的影响下,发展进程进一步加速。在支付端改革和数字技术赋能下,健康管理和消费医疗值得长期持续关注。在支付端,基础医疗保险支付比例受老龄化持续承压,在此背景下,商保“开源”重要性提升,特别是商业健康险作为补充支付来源将得到更多政策支持。数字技术赋能方面,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加持下,相关健康管理/消费医疗产品技术不断突破创新,促进健康消费市场需求加速释放。能否搭建生态资源体系,精准把握特定人群健康消费需求,构建闭环全周期服务体系是这一领域发展的关键要点。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体检门店为代表的线下实体连锁高速发展。目前,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加持和试点创新验证,消费者健康管理模式正逐渐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院内院外多场景”、“数字终端医疗服务+保险”等多元形态格局。在此趋势下,多方专业资源整合协同、全生命周期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慢病管理、食物营养、运动健康、睡眠健康等多元化健康需求,将成为服务竞争关键。
消费医疗:消费医疗已历经多轮迭代。第一阶段为具备强消费服务属性的美容、口腔等;第二阶段指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普适性健康管理平台。如今这一领域正迈入“基于病症的场景性消费”的第三阶段。消费医疗的范围虽可能更多延伸,但将更注重目标群体的“病症”属性,暨以基本医疗为基底,面向具有明确医疗需求和自费支付能力的患者群体,依托医疗数字化在“医疗”场景提供可解决问题的消费服务实现欧宝电竞app。自费领域中口腔欧宝电竞app、眼科、精神心理等是重点领域,而具有高支付意愿的群体将成为消费医疗的主要目标人群。
数智化将成为医疗产业未来增长的核心动力,引领新一轮产业竞争格局变化。随着人工智能以及各种数字化工具逐渐与医疗产业融合,已展现出数字技术在行业赋能、突破瓶颈、降本增效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在经历前几年“AI+医疗”等概念探索后,数字技术应用能否实现商业闭环,关键在于提供有效的产品与技术服务体系从而对医药研发、医疗服务、医院管理等核心环节实现有效价值提升。从具体细分领域看,AI赋能新药研发、数字疗法、医院数字化改造等将是未来主要发力点。
数字疗法:数字诊断技术叠加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平台等线上模式可以提升传统诊断的准确性和问诊效率,实现对传统诊断的多场景和全流程赋能。数字疗法(DTx)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健康解决方案已初具雏形。“三有三高”(有明确适应症和原理机制、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有明确支付方和高基底患者数、高增长率、高付费意愿)的数字疗法企业(如慢病、眼科、精神心理、康复领域等)将持续受到资本的关注。国内数字疗法企业亦有不少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将成为传统治疗方案的补充选项。
除了以上在细分领域层面关键主线,跨界协同和边界突破将成为医疗行业投资的一大商业模式创新主线。资源整合互换、延伸产业链、构建生态圈、跨境合作等将成为医疗企业和产业投资者赋能增值务必思考的新主题。
资源整合互换,取长补短携手前进:未来,Biotech、Biopharma、Big-Pharma之间的资源整合互换合作或将愈加频繁,以提高研发能力和商业化效率。通过战略合作,实现细分领域研发能力、潜在产品管线资源、成熟商业化能力的资源协同,加速完善药械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过程,合作联合体将有望形成独特竞争力。
主动构建生态圈,多方位布局以提高产业影响:构建“药械+医+患+险+平台”生态圈,实施全渠道战略,将助力医疗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药械企业既要运筹院内,布局院外,思考如何与保险公司开展合作,创新产品服务提供模式和应用场景,也要考虑如何战略布局数字电商与“互联网+”业务,公域私域联动触达消费者,破解数字化营销痛点。同时,更广泛的生态圈,融合产学研政商投的全方位配套也将会成为可探索的合作模式创新。
罗兰贝格作为唯一源于欧洲的全球顶级咨询公司,具有深厚的欧洲医疗及投资行业基础,深入洞察行业发展,持续关注且长期深耕医疗行业中长期发展赛道,深谙中国及全球行业医疗产业格局、政策监管趋势等,并积累了丰富的中欧合作医疗和跨境投资支持经验。同时,我们的投资人支持团队长期服务全球及国内领先私募股权投资人,具备在标的甄别、尽调评估和投后增值等课题的跨业经验。罗兰贝格医疗健康及投资人支持团队期望共同助力,携全球视野和本地洞见,助力医疗企业和机构投资人,在震荡阶段中的医疗投资领域拓路前行。
[1] 关于具体细分领域补充说明:1)研发生产外包作为创新药物研发加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细分领域分类中并入创新药物。2)医院/医院运营/其他门诊主要指综合性医院或者基本医疗专科医院,不包含骨科康复医疗机构、眼科专科医院、口腔专科医院、医美整形机构;3)消费医疗是指口腔、眼科、医美整形、心理咨询相关医疗服务,包含口腔专科医院、眼科专科医院、医美整形机构;4)健康管理是指健康体检、养老服务及康复护理服务,不包括互联网健康服务,互联网健康服务相关投融资纳入互联网医疗/医疗信息化分类